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关注微信公众号
肾炎是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肾因肾小体受到损害出现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现象,是肾脏疾病中 常见的一种。肾炎种类很多,根据 初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按照时间来划分,则分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又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iga肾炎等是原发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称为继发性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但每个患者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许多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晨起时眼脸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可消失。
有些患者以血压增高为首发症状,既而发现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慢性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为慢性肾炎。
1、急性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症是小儿时期 常见的一种肾脏病。年龄以3~8岁多见,2岁以下罕见。男女比例约为2∶1。
2、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为主。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慢性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殖、减轻肾脏硬化。
3、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征是指一组临床症状,包括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临床特点: 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g/d)、水肿、高脂血症,血浆蛋白低(≤30g/L)。病情严重者会有浆膜腔积液、无尿表现。
4、IgA肾炎
IgA肾炎是以反复发作性肉眼或镜下血尿,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伴广泛IgA沉积为特点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968年Berger首先描述本病,故又称Berger病。此外,又被称为IgA-IgG系膜沉积性肾炎和IgA系膜性肾炎等。 IgA肾病也可解释为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查肾小球系膜区有大量颗粒状IgA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肾小球病变而引起的肾病。其特点是伴发肾小球肾炎的全身性疾病可以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可以是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等,也可以是血管性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氏肉芽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等。
1、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见于青年女性的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皮肤、关节、浆膜、心脏和肺脏等,伴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损伤,称之为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有显性肾炎(有肾炎临床表现)者约50%~60%,但肾活检材料几乎100%可见肾小球病变。显性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可见血尿、蛋白尿、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严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中可查出各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血清补体水平降低。
2、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儿童,但成年人也有发病,通常男孩多于女孩。其特征性皮肤病变多为臀部,下肢紫斑或大片皮下出血,并可累及胃肠道(呕血、咯血、便血和腹痛)和关节(关节痛)。过敏性紫癜患者并发的肾小球病变称之为紫癜性肾炎。
3、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弥漫性或结节性硬化及囊滴、纤维蛋白冠形成)、肾小动脉硬化和肾动脉硬化等血管性病变,也可有感染性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
实际上,在肾小球硬化出现之前,糖尿病肾病的某些病理生理变化已经存在。有人将糖尿病肾病分为肾小球高滤过(CFR升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系膜扩张)、微量蛋白尿(20-200ug/min或30-300mg/24hr)、临床蛋白尿(>200ug/min或>300mg/24hr)和肾功能衰竭五个阶段。蛋白尿严重者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此时往往已有肾功能损害,而且多数发展迅速,预后较差。
4、高血压肾病: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
多有常年高血压病史,肾小管的损害多早于肾小球,夜尿增多,尿浓缩功能减退,尿改变较轻,有轻度的蛋白尿,可有镜下血尿及管型,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并发症。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症是小儿时期 常见的一种肾脏病。年龄以3~8岁多见,2岁以下罕见。男女比例约为2∶1。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为主。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慢性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殖、减轻肾脏硬化。